智慧要用在众人目前无法察知的地方才能也要用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
智慧要用在众人目前无法察知的地方,才能也要用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智慧和才能的使用贵在隐秘,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隐秘,那么就不要选择应该公开做的事来实施,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智慧、才能不能够做到隐秘,那么索性公开自己的谋略主张,用之来做事,向对方显示自己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对方。所以,先王处世的法则是讲究“阴”。俗话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深莫测,圣人治世的法则在于隐藏不露。”运用智慧、才能虽然讲究隐秘,但是不能失去忠信、仁义和中正的法则。能够懂得在忠信、仁义和中正法则的前提下运用谋略的人,才能和他谈计谋。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就能够悦近来远,让天下归服。
决篇第十一
决,决断。俗话说“多谋善断”,就是面对复杂的局面,要善于想出计谋,并对疑惑做出决断,使疑惑得到解决。“多谋”,即上文《谋篇》所论;本篇即论如何决断,也就是“善断”。本篇主旨是说如何决断,是关于决断的专论。《太平御览》未见引,题注亦佚失,内容上有残缺。
从现存的文字来看,本篇论述了决断的起因、目的、方法等方面,文字虽然少,但内容却十分丰富。
本篇从决策的定义论起。所谓决策,即受别人委托来决疑断难,帮助他出主意去解决他面临的问题。所谓“决物,必托于疑者”,他人委托于你,乃因为对方想通过你的决策来避开祸患,取得利益。因此,有疑难是决策的起因,而决策的目的是通过决策达到自己的利益。如果决策没有做到趋利避害,则决策即为失败。因此,“趋利避害”为决策者行动之原则。战国时期,策士游说诸侯,一方面是帮助诸侯国君解决他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问题,让国君趋利避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策士从此受到国君的任用器重,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政治抱负与远大理想。对策士个人而言,这也是趋利避害。所以趋利避害乃一切决断的总原则。
既然决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决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就是决断的方法问题。文中提出五种方法:即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这五种方法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五种方式。有些问题,真理在我,正义归我,如此可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去解决它,这便是“阳德”方式;有些问题,真假难辨,是非难明,不便于采用公开的方式,只能采用阴谋的手段,运用某些权术暗中加以解决,此便是“阴贼”方式。有些问题,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需联合他人,以结盟的方式去解决,如此便需要讲信用、以诚信去缔结同盟关系,此即“信诚”方式。有些问题,真相不能完全示于对方,或者对方乃不讲诚信之人,为了达到决断成功的目的,则不能以诚信待之,而需将实情隐瞒,此即“蔽匿”方式。但是大量的问题,则可以平常的一般化的手段去决断,此即“平素”方式。五种方式,互相补充,互相为用,共同来解决问题。在具体决策时,将所要决策的问题与历史上同类事情相比较,看其中有否可参考的地方;同时从此问题所处的现实环境出发,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给出决断。总之,采用何种决策方式,完全取决于当时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之。
策士的决断对象往往是一国之君或实际掌权者,本篇论述了可以为王公大人决策的几种情况。其一,王公大人处于危险之中,且事情成功之后能够获得好的名声,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其二,不用费多少力,事情就能办成功的,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其三,虽然此事做起来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迫不得已而不得不做,也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其四,能够为对方去除祸患的,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其五,能够替对方招来福祉的,可以给他作出决断。
总而言之,决断是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治国安民,取得战争胜利,也才能为自己谋得实际利益。所以,古代的帝王对此十分慎重,往往借助蓍草与龟甲来帮助自己判断,可见正确决断之重要。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 顷之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 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时人[图]
- 凡人“财帛宫”亦有天限人但知多负者力过则蹶而不知多藏者禄过则[图]
- 明代女真是族种的泛称明人通常将女真划分为三大部分建州女真为元[图]
- 一件征衣想必是女子千针万线缝制一针一线一缕相思可缝好之后女子[图]
- 矜骄傲自负自用自以为是依己意而行愎(bì)过坚持错误愎执拗固[图]
- 五纪依节气纪岁依月象纪月依圭影纪日依二十八宿纪日月之会依五行[图]
- 除了各监军司的军队外还有负责保卫皇帝的禁卫军禁卫军有两种一称[图]
- 在近体诗的文体范围内以五、七言绝句最为尊贵律诗其次而排律为最[图]
- 长途贩运贸易长途贩运是古代商人的主要贸易活动中国地域广大自然[图]
- 十浆十家卖浆的店铺 内诚内心的情欲诚情解悬解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