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谯(qiào)责:谴责,责问。白:禀告。
[4] 箸:筷子。柩发:出殡。柩,棺柩。徐公任齐东县令,他的衙门里有座楼,用来贮藏佳肴美食,往往被偷吃,洒得满地都是。仆人因此屡次受到责罚,于是埋伏起来察看,看到一个蜘蛛,有斗那么大,仆人吓得赶快跑去报告徐公。徐公觉得这事很奇异,每天派丫环给蜘蛛送吃的。蜘蛛更加温驯了,饿了就出来找人要吃的,吃饱了就回去。过了一年多,徐公偶然批阅文件,蜘蛛忽然来了,趴在桌子上。徐公以为它饿了,正要叫仆人给它拿食物,只见两条蛇卧在蜘蛛的两边,粗细像筷子,蜘蛛把爪子蜷起来缩在肚子下,好像非常害怕。转眼间,蛇暴长,有鸡蛋那么粗。徐公惊异极了,要跑开。这时雷声大作,全家都被震死了。过了一段时间,徐公又苏醒了,夫人和丫环仆人被雷击死的共有七人。徐公病了一个多月,不久也死了。徐公为人廉正爱民,下葬那天,百姓们出钱给他送葬,哭声满野。
异史氏曰:龙戏蛛,每意是里巷之讹言耳 [6] ,乃真有之乎 [7] ?闻雷霆之击,必于凶人 [8] ,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惨毒?天公之愦愦,不已多乎 [9] ![6] 讹:错讹,谣言。乃:竟。
[8] 凶人:恶人,坏人。已:太,过。异史氏说:龙戏蛛,每以为是里巷流传的谣言,还真有这样的事吗?听说雷要打人,必打那些坏人,怎么这样廉正爱民的好官却遭到这样的惨祸呢?天公昏聩的地方,也太多了吧?
商妇《聊斋志异》有不少抓替死鬼的故事,比较优秀的作品有《王六郎》、《水莽草》等,在《水莽草》中,蒲松龄还借祝生之口,表达了他对于这一民俗传说的伦理道德所持的明确态度。在本篇中,蒲松龄对于抓替死鬼传说的本身提出了怀疑。而在《梅女》、《缢鬼》等篇中,虽然同为缢鬼,并没有抓替死鬼的情节。所以,民俗传闻是一回事,利用民俗传闻编织故事是另一回事,辨别民俗传闻的真伪和进行道德判断则更是另一回事。不能简单地认为利用民俗传闻编织故事就一定意味着蒲松龄肯定并相信这些民俗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