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派石虎迎战。双方在成皋(今河南荥阳)激战,战火蔓延到并州,前赵军队大败。刘曜败归长安,东晋军队或南逃或投降后赵。今天的河南地区完全被后赵军队占领。
两年后(328年),轮到后赵军队主要进攻了,石虎率兵进攻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刘曜亲率精锐驰救,杀败石虎。石虎狂奔数百里逃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刘曜乘胜进军,包围了洛阳。后赵军队坚守城池,刘曜就采取掘堤水淹的办法冲灌城墙,洛阳危在旦夕。石勒很重视军情,几乎是倾国而出分兵三路救援洛阳。这时刘曜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在外线部署军队狙击援军,结果导致后赵援军蜂拥而来。见势不妙后,刘曜举止失措,既没有加紧围攻洛阳,也没有后撤进行必要的挽救部署,反而撤围洛阳,将10万大军都排列在洛河以西,和石勒隔河对峙,等于坐等挨打。石勒主动出击,命石虎等人攻击前赵大军各处,自己也提刀上阵夹击刘曜。前赵大军在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溃败。石勒大获全胜,斩首5万余级。当时是冬天,刘曜骑马从洛河冰面上撤退,结果马坠于冰上。刘曜身上被创十余处,成了后赵的俘虏。石勒让刘曜写信令留守关中的儿子刘熙投降。刘曜却写信要求刘熙:“与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石勒见刘曜刚硬不降,就杀了他。
刘曜本以为儿子刘熙坚守关中,还可同石勒一搏。实际上主力覆灭刘曜身亡,前赵立即分崩离析。关中大乱,329年正月,刘熙得知父亲的死讯后,竟然逃离长安,躲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去了。留守长安的前赵军队投降后赵。刘熙这时候又后悔了,在夏天反攻长安,没有成功,将前赵最后的实力也折损了。石虎乘机攻克上邽。前赵亡。
至此,除了辽东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和河西张氏外,石勒统一了北方其他地区。后赵领土东接大海、北到长城内外、西达陇西与张氏政权接壤、南到江淮与东晋王朝对峙。330年石勒称帝。从奴隶到皇帝,石勒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只有乱世才有可能的奇迹。石勒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底层的皇帝。同时期,只有赌棍出身的南朝宋武帝刘裕的经历才能和石勒的奇迹有一拼。
二
石勒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出身少数民族,又当过奴隶,对社会实情和百姓疾苦有切身的感受,尤其是对西晋末年百姓流离失所、流民充斥乡镇的乱局记忆深刻,建立赵王政权后,石勒就留意农业生产,派遣使者巡行州郡,招募流民,劝课农桑。随着后赵政权的稳定,流民相继归附石勒,之前农田荒芜、百业凋敝的景象有所缓解。
石勒所代表的羯族整体汉化水平不高,政治体制比较落后。石勒能够认识到汉族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征战过程中吸纳汉族政治文明。张宾是石勒早期任用的汉人谋主,为后赵建立奉献了许多智慧,石勒非常敬重他,尊称为“右侯”,凡大事必询问他。张宾死后,石勒一度痛不欲生。石勒不识汉字,就找儒生读书给自己听。一次,儒生读《汉书》,读到郦食其劝刘邦分封六国后人时,石勒大惊,说这样做会天下大乱的。后来听到张良劝阻,石勒连忙说:“赖有此耳。”说明石勒对汉族政治文化已经有了相当的认同。虽然后赵政权也像匈奴政权一样保留了许多游牧民族制度,但已经大量采纳汉族的制度。石勒初起时,对西晋王公大臣、坞堡主及士大夫大开杀戮。后来他逐渐认识到争取汉族上层,尤其是留在北方的氏族豪门的支持的重要性。石勒在俘虏中区分士庶,将士族集为“君子营”,以示优待;在战乱中下令梳理地方家族谱系,明令不准侮易衣冠华族。建立政权后,石勒恢复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吸收氏族进入后赵政权。河东裴氏、京兆杜氏、清河崔氏、颍川荀氏都有人被后赵政权擢用。氏族大家出于保全性命和家族利益的考虑,在形式上愿意加入后赵政权,却并不能真心地效忠异族统治者。范阳卢堪被后赵委以要职,就一直以屈身事胡为耻,一再告诫子孙,在他死后不要在墓碑上刻上他在异族政权中任职的经历。这一方面和北方汉族人坚持“夷夏有别”、奉南方的东晋为正朔的观念有关,一方面也反映出北方激烈的民族矛盾始终存在。
尽管有所自我约束,石勒骨子里还是个残暴的人,奉行民族压迫政策。石勒忌讳别人提及他的异族出身,后赵法令明确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杀无赦。百姓们不得不将日常食用的胡瓜改名为“黄瓜”。至于杀戮汉人、强迫移民等措施,更是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胡族政权在数百年中,从没有真正得到北方汉人的拥戴与合作,以致始终不能在北方建立绝对的权威和牢固的基础。这可以说是少数民族政权虽然迅速崛起开朝立国,却又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
333年夏,石勒病死,遗诏令太子石弘继位。他从极其卑微的起点出发,创下了一份硕大的产业留给子孙,不知道子孙能否发扬光大?
二一、冉魏:放把火就死
一
石勒死时,后赵的实权被铁腕人物石虎所掌握。石虎是石勒的侄子,为人残暴,善于征战,为后赵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本人也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石虎野心勃勃,就等着石勒死后自己做皇帝,都布置好武士要抢位置夺权了。太子石弘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吓得主动声明自己无才无德,石虎才是真龙天子。但石虎考虑到石勒尸骨未寒,强登皇位容易树敌,恐怕还会受到世人的唾骂,就虚情假意地拥戴石弘称帝。石弘称帝后,完全是石虎的傀儡,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石虎将儿子亲信纷纷安排在要害部门,进一步控制了政权,终于在咸和九年(334年)废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之后,石虎诛杀了石弘及石勒的其他儿子,从襄国迁都邺城,349年称帝。
石虎继承了石勒凶残的性格和民族压迫政策,掌权后强化胡汉分治政策,设置大单于统治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全分开,又强行规定称汉人为“赵人”,胡人为“国人”,并严禁呼羯为胡。为了充实新首都邺城,石虎强迫各族人民迁往邺及其周围地区。据说石勒和石虎两代人杀戮汉人超过百万,“至于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建政后,石虎故意对汉人征发繁重的赋税与徭役,进一步激化了后赵内部各种矛盾。石虎本人汉化程度不高,对游牧生活很留恋,将黄河以北中原地区的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狩猎围场,规定汉人不能向其中的野兽投一块石子,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结果发生了许多百姓被野兽害死或者吃掉的惨剧,汉人地位竟不如野兽。而石虎对此解释说:“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